步入环翠区“墨润柳和”文化书院赢金配资,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:青少年书法研习班内,学员们专注临帖,翰墨飘香;传统文化沙龙区,长者悠然品茗,鉴赏书画艺术;非遗传承体验坊中,剪纸技艺展示吸引众多居民驻足参与。这座由柳和社区闲置空间精心改造的文化综合体,通过多元化文化供给和沉浸式体验,持续释放文化惠民效能,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塑社区人文生态,生动诠释了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。
文化引领,构筑“有温度”的服务阵地
环翠区柳和社区始终以居民需求为“第一信号”,将文化书院精心打造为凝聚社区、服务群众、滋养文化的坚强阵地。通过创新“红色合伙人”机制,社区既大胆“放权”又精准“赋能”,不仅激发了合伙人的主人翁意识,更让书院运营充满了创新活力与人文温度,成功搭建起一个汇聚各类专业力量和社区公益力量的广阔平台,实现了社区资源与居民需求的“最优匹配”。
针对双职工家庭“看护难”的痛点,书院化身“暖心驿站”,开设书法托育课程,累计服务超200人次,在翰墨飘香中既解了家长的后顾之忧,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。全年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,与共建单位携手举办元宵猜灯谜、端午包粽子等民俗活动12场,让节日的欢愉沉淀为邻里的深情,让古老的文化记忆转化为社区的认同纽带。
展开剩余79%书院始终坚持“思想引领”与“惠民服务”双轨并行。在暑期课堂中,红色故事如涓涓细流,浸润80余名学子的心田;联合派出所、医院等单位开展的反诈、禁毒、普法等主题宣传活动达15场,服务居民约600人次,为社区安全筑起一道“意识防火墙”。此外,公益义诊、智能手机培训、营养讲座等便民服务年均超20场,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。
居民主导,激发“有热度”的自治活力
柳和社区积极“寻能人、育骨干、搭舞台”,引导居民从文化服务的受益者,转变为社区建设的主角和自治活力的源泉。社区将书法爱好者王鹏老师纳入“红色合伙人”队伍,助力其将个人特长转化为社区公益力量,成功开设公益书法班。学员们坚持每年春节“挥春送福”,为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书写赠送春联、福字超800副,让墨香承载着邻里情谊,飘入千家万户。他们更积极投身社区议事,从书画案头走到议事桌前,成功推动完成了电梯维修、无障碍通道改造等5项关键民生项目,笔杆子里“议”出了实实在在的民生幸福。
此外,社区创新设立灵活文明实践服务岗,鼓励居民“用一技之长服务邻里,以闲暇片刻守护家园”。如今,一支36人的稳定文明实践队伍已然形成,他们穿梭于书院的日常运营、活动协助和环境维护中,让“人人参与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”的自治机制,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社区生活方式。
资源整合,绘就“有广度”的共建图景
环翠区书法家协会的老师们定期莅临指导,为社区文艺骨干的培养注入了专业的“活水”;4家共建党支部主动认领“微心愿”,以“党建微力量”点亮了社区文艺团队发展的“大梦想”;3家教育培训机构则带来了公益阅读、亲子手工等精彩课程,年服务儿童超150人次。
本地企业的积极响应,更是将共建共享从概念落到了实处。城投商砼为社区无障碍改造捐赠建材,用一份爱心铺就了社区的“无碍”之路;沿街商铺“孝宇花饽饽”则开设非遗体验课,让居民在指尖的揉捏翻转间,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。截至目前,书院已与7家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让更多群体共同分享社区发展的丰硕成果。
以文化书院建设为支点,环翠区将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,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,为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文化治理方案,书写了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篇章。
来源:环翠区委宣传部
编辑:于雅婷赢金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启恒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